原標題:王家衛(wèi)、張藝謀、陳凱歌等紛紛“觸網”
大導演能否玩轉網劇?
近日,張藝謀簽約歡喜傳媒,在未來的六年中將執(zhí)導3部網劇,其中一部或可改為電影項目,歡喜傳媒也以1.5億股股票+1億元創(chuàng)作資金作為回報。此前,該公司也曾與王家衛(wèi)簽訂合作協(xié)議。
大IP買過了,流量明星和影帝影后級的演員也請過了,張藝謀等大導演們也紛紛被拉進了場子,接下來網劇還會祭出什么樣的大招,恐怕才是大家最想知道的那張底牌。只是,看似集齊了七龍珠的網劇,能否為國產劇打下另一片江山?
多位大導演簽約拍網劇
如此大手筆邀約國際知名導演入局,歡喜傳媒的野心可見一斑。如果產出的作品的確能匹配導演的名氣,又能滿足觀眾預期,那么對整個影視行業(yè)來說,都可能是一場大洗牌。
但最初的震驚后,已經被套路過無數(shù)次的觀眾也很快恢復了冷靜。張藝謀、陳凱歌、王家衛(wèi)、馮小剛簽約公司拍網劇,這和拍出相當于他們最高水準的電影級別的網劇顯然不是一個概念。例如在不久前就曾傳出,辰東的超級IP《遮天》將由張藝謀團隊打造,并且由張藝謀的御用攝影師、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導演趙小丁執(zhí)導,這就不免讓人擔憂“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發(fā)生了。
再加上近些年來受眾已經越來越不敢再去迷信名導的光環(huán),尤其是隨著張藝謀的《長城》、王家衛(wèi)擔任制片的《擺渡人》在票房、口碑兩方面的顧此失彼,如今這些大導們紛紛入局網劇創(chuàng)作領域,很難不讓人懷疑究竟是來改變行業(yè)格局的,還是來圈錢玩資本游戲的。
大量網劇質量不合格
想弄清楚上述問題,還要等作品面世后才有答案。但這些國際大導們都喜歡慢工出細活倒是真的,特別是一部電影動不動就要拍個好幾年的王家衛(wèi)。早在2016年,王家衛(wèi)就已經與歡喜傳媒達成了合作關系,原本預計2017年就應該推出第一季作品,可如今2018年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半的時間,這部傳說中的網劇作品仍然還是只存在于坊間傳說中。
在2017年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周星馳、陳可辛、馮小剛、韓三平、唐季禮等電影大咖也紛紛與視頻網站達成合作意向,只不過迄今為止依舊沒有哪個人拿出成形的作品來。
之所以每每有重量級導演宣布進軍網劇都會引發(fā)熱議,無非是因為市場對高品質劇集的需求確實仍存在很大缺口。雖說網劇在近三年來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從題材、類型到品質都取得了顯而易見的長足進步,但除了個別的優(yōu)質劇集外,大量網劇仍未達到觀眾心中的合格線,特別是2018上半年國產劇的整體疲軟,再次讓行業(yè)和市場一起陷入焦慮之中。
但無論如何,大導演們的入局還是讓行業(yè)內外看到了某種希望,其作用類似于一劑強心針,至少意味著網劇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和前景確實存有很大的空間。
不能拿電影思維套用于網劇
事實上,電影導演的加盟并不意味著作品就會具有真正的電影質感,更何況如今電影本身的品質就參差不齊,如果一味將電影思維和制作思路套用到網劇中,水土不服就更糟糕了。
回顧近幾年來網劇的進階之路不難發(fā)現(xiàn),買大IP、請流量明星這些套路最終達到的效果,未必就比那些初出茅廬的90后團隊推出的小成本作品更令人驚喜。這些“草根”出身的網劇原生力量,不僅撕掉了主流觀眾對于網劇的固有偏見,也吸引了目標受眾群之外的更多觀眾。
如今電影導演的批量跨界,在張藝謀簽約歡喜傳媒后可謂到達了一個頂峰。他們的入局,不僅強勢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和關注度,也激發(fā)出了網劇原生力量的競爭意識。
從觀眾層面來看,應該沒有多少人會過于計較行業(yè)背后的這些故事。所謂電影質感,如果是把張藝謀近年來慣于打造的大場面大制作延長至10集,也很有可能形成視覺疲勞。無論“出身”如何,唯有作品才是行業(yè)進步最實在的推動力。希望大導演們盡快拍出真正受歡迎的作品,打消劇荒群眾的焦慮。 (抽抽涼)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yè)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