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發(fā)展和糧食安全作為民生之本,是歷屆兩會的焦點話題。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我國食物與營養(yǎng)咨詢委員會委員、著名糧食專家丁聲俊日前表示,期待農業(yè)與糧食安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受到兩會代表、委員們重視。
2012年,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較好地滿足了國內市場需求,但與此同時,我國糧油進口總量也達到歷史新高。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去年大豆、玉米、大米、植物油脂等農產品進口數量增長較快,不過,這并未對國內糧油市場構成打擊,國內糧油價格整體漲幅較大,如小麥價格于今年年初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這更助長了國內農產品進口增加的勢頭。海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大米進口總量為30.39萬噸,而去年1月份的進口量不足3.65萬噸,同時,小麥、玉米進口量也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tài)勢。
“當前,我國糧食安全是有保證的。”丁聲俊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國家對農業(yè)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農產品收購價格逐步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得到保護。
“不過,國內糧油市場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上升。”丁聲俊表示,近年來我國糧油的進口數量大幅增加,國內糧油價格波動較為頻繁,在此背景下,保持國內糧油價格穩(wěn)定的難度在不斷加大,提高國內糧食生產能力時刻不能放松,“千萬不能忽視農業(yè),不能忽視糧食生產”。
今年稻谷、小麥等糧油產品最低收購價格提高,提振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今年糧食種植面積料不會出現較大變化。不過,丁聲俊表示,糧食生產“九連增”背后仍存在“六隱憂”,“能否保證糧食安全的可持續(xù)性特別重要”。
一是糧食主產區(qū)在實現“九連增”后,面臨生產力衰竭的問題。例如,土地、水等資源日益匱乏,糧食增產基礎不穩(wěn),這在糧食主產區(qū)的分布更為明顯和集中。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一些糧食調出大省對外供應的商品糧數量不斷減少,部分省份甚至由原來的糧食調出大省變?yōu)檎{入大省。對此,有產業(yè)人士提出對策,“糧食大省基本是財政窮省,國家增加農業(yè)補貼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應當建立長期有效的補償機制”。
二是我國農業(yè)基礎仍很薄弱,部分地方在看到糧食生產“九連增”后,可能會對糧食生產有所放松。
三是我國糧食生產面臨著資源約束性問題,如勞動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較快、土地資源與水資源不足等問題。
四是資源配置亟待優(yōu)化。國內以大米為主食的人口數量逐年增長,但最適宜種植稻谷的南方地區(qū)耕地不斷被占用,稻谷種植面積逐年下降。而北方稻谷種植面積擴大,是以擠占小麥、玉米及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為代價的,國內糧食生產資源配置不斷退化。
五是城鎮(zhèn)化建設“搶丁”,農業(yè)勞動力減少并退化。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成為趨勢,糧食生產的任務落到以老人與婦女為主的生產隊伍肩上。此外,缺乏先進的糧食生產設備與技術也是制約我國糧食生產的一大障礙。
六是跨國糧商進軍國內糧油市場,并形成一定程度壟斷,國內糧油價格穩(wěn)定面臨新挑戰(zhàn)。
(責任編輯:楊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