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暨第五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6月17日在北京舉辦,今年主題為“社會共治 同心攜手維護食品安全”。圖為甘肅省基層食品從業(yè)者代表傅連鴻。中國經濟網 郝紅波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7日訊 (記者 段丹峰)17日上午,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暨第五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北京召開。甘肅省基層食品從業(yè)者傅連鴻參與論壇并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從事餐飲工作的經歷。作為一名殘疾人的他一直認為,人窮志不能短,所以要本本分分經營,不做一件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的事,“靠欺騙顧客開店,只能干兩三年,而我要以誠信為本,踏踏實實地干上他一輩子!”他這樣說道。>>>點擊進入專題
現年49歲的傅連鴻是甘肅蘭州人,一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的他卻從沒服過輸、認過命。雖然從小就知道跟別人不一樣,但一直堅信人窮志不能短的道理,正如他所說,“雖然我的身體有缺憾,但是良心不能有缺憾”。
現如今,傅連鴻自己經營著一家餐館,作為一名殘疾人,他一直兢兢業(yè)業(yè)、本本分分。1980年高中畢業(yè)的他進入了一家殘疾人相對集中的社會福利廠工作,但好景不長,企業(yè)經營不善倒閉了,他們夫妻雙雙下崗,生活一下子沒了著落。
1986年,傅連鴻東挪西湊了800元錢開始了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在自由市場租了一個攤位,每天起早貪黑賣水產品。他經常一個人拄著拐乘火車去成都、廣州進貨,到火車站自裝自卸貨物。風風雨雨,一晃十年,其中的辛酸和艱難一言難盡,也或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但生意最后還是撐不下去了。談起這段艱辛歲月的時候,傅連鴻卻這樣說道,“人窮志不短,十年來,再苦再難,我都是本本分分經營,從來沒做過一件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的事。事業(yè)雖然沒起來,但得到了周圍大家伙兒的認可”。
正是憑著辛苦換來的口碑,1998年底,傅連鴻湊借了12萬元,從一位四川朋友那里轉接了一個火鍋店,又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他每天起早貪黑忙活,從原料進貨、存放到清洗、加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親自過問,親力親為。大到米面油肉,小到一包調料,如果質量沒有保證,哪怕它再便宜,量再足,他都堅決不要、不用。
經營飯館是個流水活兒,難免有新鮮原料供應不及的時候。每當顧客點到那些當時沒有新鮮原料的菜品時,傅連鴻總是告訴他們,這道菜暫時沒有新鮮的原料,建議他們去選擇其他的菜肴,如果想吃這道菜,歡迎他們下次來品嘗。但其實,不用新鮮的原料,只要讓廚師多放調味品,一般是吃不出來的。“但是,我告訴自己,賺錢少不怕,賺錢慢也不怕,別人一年賺的錢我兩年賺,可是決不能違背自己的原則,砸了自己的牌子!彼@樣說道。
“靠欺騙顧客開店,只能干兩三年,而我要以誠信為本,踏踏實實地干上他一輩子!”這是傅連鴻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在他餐館里,有一道幾乎桌桌必點的招牌菜:酸辣海參。傅連鴻表示,精細算算賬就可以發(fā)現,同樣是海參,如果不用傳統(tǒng)的方法來發(fā)制,而是去購買那種來路不明的水發(fā)海參,如果用買來的水發(fā)海參,可以節(jié)省成本近一半,每天就能多賺1050元,每個月就能多賺31500元,每年就可以多賺378000元。“對我來講,這不是一筆小收入,但對顧客來講,這就是犯罪,因為那種來路不明的海參對人是有害的。我絕對不能這樣做,雖然我的身體有缺憾,但是良心不能有缺憾”,傅連鴻這樣說著。
就這樣,傅連鴻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回頭客絡繹不絕,新顧客也慕名而來,小小的火鍋店也發(fā)展成了擁有兩家大型連鎖分店,多家加盟分店的餐飲公司,還增開了一家鴻瑞園中餐酒店。許多餐飲界的同行都紛紛到他這里取經,問他在經營飯館上有什么秘籍高招!捌鋵嵨夷睦镉惺裁锤哒,把心擺正位置,把事做到實處,重誠信,講良心,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他說。
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暨第五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
(責任編輯:殷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