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8時,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按照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調度指令,啟動2024—2025年枯水期首次壓咸補淡應急水量調度,水庫下泄流量逐步加大至1800立方米每秒,汩汩甘甜的西江水奔向粵港澳大灣區(qū)。此次壓咸補淡水量調度將持續(xù)五天,大藤峽工程預計補水1.5億立方米,將有力保障粵港澳大灣區(qū)供水安全。
大藤峽工程全景
今年7月以來,西江天然來水較常年同期偏少2~3成。據預測,12月中下旬珠江流域仍無明顯降雨,河道天然來水維持偏少,可能發(fā)生咸潮上溯,威脅澳門、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qū)城市群供水安全。
為保障大灣區(qū)人民群眾喝上安全水、優(yōu)質水、幸福水,珠江委決定啟動壓咸補淡應急水量調度,提前統(tǒng)籌調度天生橋一級、龍灘等西江上游水庫,確保大藤峽工程提前將水庫蓄至接近61米正常蓄水位,有效蓄水量近15億立方米,為保障粵港澳大灣區(qū)水安全儲備了充足水源。
進入2024—2025年枯水期以來,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極限思維,依托數字孿生大藤峽“四預”平臺,滾動雨情、水情預報,及時做好預警準備,實時開展方案預演,確定最佳調度預案,為壓咸補淡提供技術支撐。大藤峽公司每周定期開展專題水庫調度會,加強同珠江委、航運、電網等單位匯報溝通,爭取各方支持,同時加強值班值守,加密水庫巡查檢查頻次,確保工程安全高效運行。
據了解,大藤峽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水網建設規(guī)劃綱要》確定的國家水網重要結點工程,是距離粵港澳大灣區(qū)最近的具有應急調水功能的大型水利樞紐,對保障大灣區(qū)供水安全具有“壓艙石”的關鍵作用,可在枯水期有效壓制咸潮,粵港澳大灣區(qū)補水壓咸響應時間由原來的10天縮短至3天,大幅提升調水效率和精準度,全面增強珠江流域水資源統(tǒng)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戰(zhàn)略儲備能力。工程運行以來,先后16次參與“壓咸補淡”應急水量調度,累計向粵港澳大灣區(qū)補水25.7億立方米,相當于180個西湖的水量。(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