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鵬矗生態(tài)園內(nèi),人工種植的樹木已經(jīng)煥發(fā)新綠。
本報記者 劉 蓉攝
4月的拉薩,街邊已是花紅柳綠,春意濃重,這是植樹的最佳季節(jié)。記者日前在拉薩河南岸緊鄰市區(qū)的鵬矗生態(tài)園看到,人工種植的楊樹、柳樹、側(cè)柏等樹木都已煥發(fā)新綠。拉薩市林業(yè)局工程師洛桑多吉告訴記者,這是拉薩市從2012年開始實施的“樹上山”工程的項目之一,截至目前,該工程已經(jīng)實現(xiàn)造林綠化3323畝,栽植各類苗木75萬余株,累計投入3.54億元。
放眼望去,與鵬矗生態(tài)園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拉薩周邊的一座座石頭山。石頭山大多為裸巖,山體上的土層很薄,只有少量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沒有喬木。
洛桑多吉告訴記者,鵬矗生態(tài)園在沒有造林綠化之前,遠看也是光禿禿的,近看才能看到些矮小的灌木。鵬矗生態(tài)園位于布達拉宮正南方的恰加山上,是拉薩市委、市政府“環(huán)境立市”的樣板工程。該工程旨在打造一座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tài)園林、森林公園。
拉薩海拔高、空氣含氧量低,但是每到夏天,拉薩市的樹木綠起來后,空氣中的含氧量就會大大增加。多種樹,對于改善西藏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重要。
“樹上山”工程的實施,也實現(xiàn)了海拔3900米以上山體造林的突破。在高原上種樹首先要解決水源問題,灌溉的水要從拉薩河通過水泵抽上山,儲存在蓄水池中。洛桑多吉指著山坡上的一座蓄水池說,“這個蓄水池位于海拔4100多米的山坡上。在南山,這樣的蓄水池有10個,每個能容納100立方米的水”。
“修建蓄水池用的鐵皮要鋸成80厘米見方的規(guī)格,這重達200多斤的鐵塊得靠人扛驢馱運上山,在山坡上完成焊接!甭迳6嗉f,山坡上布滿了灌溉用的綠色PPR管道,它們像網(wǎng)一樣鋪陳在山體上,成為樹木生長的“生命線”。
種樹,需要挖坑、填土。在別處輕而易舉的事,在高原上都成了難題。四川大家環(huán)境藝術(shù)工程有限公司是“樹上山”工程的施工方,負責人楊勇告訴記者,為了保護山體不被破壞,大型工程機械都不能用,需要工人用鋼釬在石頭山上鑿洞。山上土層最薄的地方只有20厘米至30厘米,遠遠不夠,填坑用的土也要人工背上山!3月至4月份,這里風很大,山坡坡度接近60度,又沒有路,施工難度很大!睏钣抡f。
樹種上了,后期的維護更是漫長而艱巨。楊勇表示,每年山體解凍后,就要保證每周給樹木澆一次水。高原風大寒冷,在樹木的保暖、支撐等方面需要花費更多成本。此外,拉薩的紫外線強度和蒸發(fā)量都高于平原,需要給樹木打吊針,輸營養(yǎng)液;遇上樹苗有損傷,還要在傷口處涂抹抑蒸劑防止水分流失。楊勇坦言,“還沒遇到過比這個更難的工程”。
“看著這幾年種下的樹成活率達到了75%,也增加了我們不斷造林綠化的信心。只要有決心,加之管護得當,將來拉薩周邊的山上也可以綠樹成蔭!甭迳6嗉f。作為高原生態(tài)安全屏障,目前,拉薩全市林地面積達到了97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9.49%。2017年,拉薩全市還將計劃造林綠化9萬余畝。
(責任編輯:石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