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在重慶市第三十七中學,梅玫與學生在課間交流。新華社記者 黃 偉攝
“姐姐,我知道錯了,我會好好改。以后想買臺挖掘機,賺錢養(yǎng)弟弟……”
“我聽姐姐您的話,每天都堅持鍛煉和看書,每周都會給爸媽打電話報平安,我現(xiàn)在一直都遵規(guī)守紀,還有很多打算……”
這是一些曾經“迷途”的未成年人寫給一位檢察官的信。對他們來說,這位檢察官不僅有威嚴的一面,更有溫柔如“知心姐姐”的一面。她,就是黨的二十大代表,重慶市大渡口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五部主任、四級高級檢察官梅玫。
2003年,梅玫考入大渡口區(qū)檢察院,開始接觸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參加工作不久后,一場庭審深深觸動了梅玫。當時,涉嫌搶劫的未成年人小何在庭審中失聲痛哭:“我不知道這是犯罪,如果知道,我肯定不會去干的!
在堅持公平正義辦案的基礎上,能否為未成年人“多做一點”?梅玫說,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僅僅“就案辦案”遠遠不夠,需要做更多的事前預防工作,避免孩子走上犯罪道路,也幫助走錯路的孩子回歸社會。
為此,從2004年開始,梅玫和同事一起創(chuàng)立了“莎姐”青少年維權崗,探索辦案、幫教、預防、保護四位一體的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機制,編繪圖文并茂的《莎姐講故事》普法宣傳讀本,設立“莎姐”熱線、“莎姐”信箱、“莎姐”談心室等,讓“莎姐”青少年維權崗成為服務未成年人的“心靈港灣”。
2012年,未成年人小文為朋友“出頭”刺傷他人。小文為自己沖動的行為悔恨不已,背上了心理負擔,擔心以后難以在社會立足。梅玫牽頭組建了專門的幫教小組,請心理咨詢師為小文進行心理疏導。小文逐漸放下了包袱,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一些未成年人喜歡給梅玫寫信,梅玫仔細回復每一封信,她還把這些信當作“寶貝”收集起來。“從來信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未成年人成長蛻變的過程!泵访嫡f,每當從信中看到曾經幫教過的孩子的好消息,她就倍感欣慰。
隨著未成年人幫教工作的深入,梅玫意識到,除了針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莎姐”的工作觸角還可以延伸至受害的未成年人,以及普通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子女。
梅玫說,從愛出發(fā),認真辦好每一起案件,讓“莎姐”成為關愛未成年人、幫助未成年人解決法律問題的知心品牌,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
如今,“莎姐”青少年維權崗從最初的7人小組,擴展到重慶市三級檢察院共同參與,416名“莎姐”檢察官、1678名來自社會各界的“莎姐”志愿者充實到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隊伍中。
文/新華社記者 周文沖
(據(jù)新華社重慶10月6日電)
(責任編輯:王炬鵬)